為什么我們的學?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?
這是著名學者錢學森生前留下的問題
被稱為“錢學森之問”
也許有效的教育才能回答錢老的問題,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愿意學,且學得好?
相信這是很多人目前頗為關切的。
從1988年開始,萬通汽修就在探索這個問題。在35年的辦學經驗中,我們似乎找到了些許答案。在廣州萬通的校園里,存在著這類學生,沒見他學得有多辛苦,但精神、能力、技能上的成長有目可見。按照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所需的時間,我們暫且把他們的作業簡單分為兩類來討論:短期作業和長期作業。
短期作業指的是大部分在課堂就能完全吸收的碎片內容 ,長期作業是學生建立專業化知識體系的作業過程,綜觀所有長期作業,有幾個重要特征:
階段性思維
通過階段性的設置,將目標學習內容做梳理,分階段完成既定目標。
這個過程中,要求學生做事情講方法有步驟,可以在老師具體目標的指引下分階段完成小目標,達成大目標,收獲成就感和信心,所謂“積跬步以至千里”。
按部就班,耐心而愉快地完成一項長期工作,是所有具備一定份量的長期學習的基礎,更是成為技能型人才的基礎。
持續循環多次
學習的本質是消化,將知識融會貫通,理解透,再而衍生到操作層面。
類似于練內功。學習是形式,通過一個個知識點,一個個的招式,把你理解透的知識,練透!持續循環多次,把不會的變成熟練掌握的。當然,有時學生也會偷懶,想模仿著操作一遍就算完成,這是短期利益。融會貫通才是長期利益,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通常會給學生大量的實操時間,也就是萬通獨具特色的“三分理論+七分實踐”的理實化教學法。
也許短期作業決定了當時的愉悅,但真正決定你成長的,是長期作業,并且持續循環多次……
支持系統
老師、方法、設備,明確地扮演著“支持系統”的角色,而不是“考核系統”。
此話怎講?因為學校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的,而非以考核標準給學生分級。
因此,學校非常重視“支持系統”的建設。建構專業的“雙師型”教師團隊,不僅要會教學,還要有豐富的一線經驗;方法要靈活易吸收,學生們有獨特的想法,教學方法更應該貼近學生實際需求;設備要完善而先進,既要學生練的多,又要學生練習到市場所需的精華技術。
通過多樣化的支持系統,先把知識的架子搭起來,再通過萬通獨具特色的教學來不斷潤色,提升素養,畢業時鍛造一個人格健全、能力齊全的學子。
總之,通過這些用心設計的框架、方法、步驟、支持系統這些基礎理念,長期作業的完成自是水到渠成,也是能夠走進學生內心的“有效教育”。
我們常常討論有效教育的概念,好像有效教育就一定意味著天馬行空,一個問題有一百個解,不受約束。
但在我們看來,宏觀地看待世界,將短期作業階段性完成好,明白局部與整體之間的聯系和運作,從而完成長期學習計劃,且做事情講方法有步驟,有恒心,能整合各方力量,這些才是有效教育的基石。
現在,你明白為何學生們可以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學習到技術嗎?因為在毫不費力的背后,是獨蘊匠心35年的教育理念,在這樣的力量加持下,萬通的學子才能達到“愿意學、學得會、學得好”的目標。
分享到
時刻了解學院活動及通知信息,參與有獎活動更能贏取精美禮品,快來加入吧!
關注微信
關注快手
關注抖音